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走进文本
(一)介绍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整体
《数星星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首篇文章。本单元有四篇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四篇课文篇篇文字生动,插图精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本篇课文是通过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坚持不懈的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究钻研,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对待科学不断探索的态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
(二)介绍课文的特点——局部
课文通过一处对张衡语言的描写和两处动作的描写,以及奶奶语言的侧面描写彰显了小张衡爱好天文,坚持不懈的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文中对夜空的描写给课文增加情趣,也让学生受到了自然美和语言美的熏陶。爷爷的语言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并通过介绍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天文知识,给课文增加了不少趣味。课文巧妙地融描写人物、有趣的天文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
(三)抓住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策略
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表达上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方法反复品读张衡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张衡观察得仔细、认真。通过张衡的动作,感受张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探究求索的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说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这些特点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做好了心理准备。本班学生喜欢阅读,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有着一定的听读、朗读、评读的能力,能够初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喜欢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学生乐于阅读。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形象思维占主题,在阅读中容易停留在故事的情节中,而忽略了语言文字中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为此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持之以恒的观察,坚持不懈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懂得这种优秀品质与张衡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关系更是教学难点。
(二)分析学生的德育认知基础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班学生生活在都市中,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学习主要靠兴趣驱动。但对待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是缺乏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说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通过字理理解“钻研”的意思。通过分析“睡”、“珍珠”的字理,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习用“著名”说话。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天文知识,体会故事中的情趣。
6、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持之以恒的观察,坚持不懈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经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2、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读“颗、跟”等14个生字,学习三个多音字教、重、为。
(2)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1、3、5自然段,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词句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学生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利的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朗读也有可能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先读课题,提出问题: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
叫什么?是什么
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课文哪段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张衡 著名的天文学家)
2、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后,问:“刻苦钻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联系?
接着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
(二)抓住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首先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星空图)提问:晚上,张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1)师:闪闪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这美好的夜晚,一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呢?
(2)让学生找出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坐、仰、数)等 ……此处隐藏23542个字……星能数得清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找出句子用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因为星星在动,可不是乱动,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那么远。)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张衡平时认真观察的精神。
(2)为了让学生理解爷爷的话,运用课件来解决“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提出问题:北斗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绕着北极星转的?指名学生上来连接北斗星图。指图: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还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一组一组”是怎样分的,利用幻灯举几组根据它们的样子起名星座的名字。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常识。
(3)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张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没睡好 几次看清楚 果然”,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个不怕苦、不怕累,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弄明白是决不罢休的。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顾全文,看板书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对照板书,指名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张衡是怎样的孩子,我们大家要不要向他学习。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注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所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略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5一、说教材:
《数星星的孩子》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完成课后练习中的填空题。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能大致说出: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又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解课文星星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学课文时,我先提出一个总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在课文中寻求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然后再通过幻灯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逐个理解。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这节课,幻灯成了我的好帮手,利用幻灯,检查自学;利用幻灯,品读句子;利用幻灯,复述课文;利用幻灯;学会概括;利用幻灯来解决“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电化教学的经济、必要、准确。
五、说教学流程:
(一)在复习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低年级的学生还是爱玩的,因此在复习生字时我采用了游戏“摘星星”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一、五自然段,并提出疑问。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奶奶的慈爱,小张衡的专注执着溢于言表,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读等多种形式达到深入理解,内化语言的目的。
首先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接着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
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读小张衡的话,引导学生读出天真、肯定的语。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然段主要讲了爷爷向张衡讲述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以及小张衡用了一夜的时间观察星星的事,这两段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化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设置疑问:爷爷赞同谁的观点?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星星的名字,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难点。
(4)在出示“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后直接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张衡是怎么做的?借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书找出“果然”一词,简单的加以理解
然后用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拓展延伸
通过听、读《天上的街市》让学生再次感受浩瀚的星空。激发学生想了解星际、宇宙的愿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