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说课稿

时间:2024-07-10 22:57:32
《祝福》说课稿

《祝福》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祝福》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本单元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学习中起到开端和奠定基础的作用。本文是必修三小说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第一课、中国传统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后。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传统小说特点的基础上,走进中国现代小说的世界。

1、本文作者鲁迅。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巨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新文化革命中的主将,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新文化的方向,将西方先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2、所谓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在于叙述什么样的事(内容)和怎样叙述这些事(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如下:

1、理解并准确说出“我”及第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2、说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何联系,与主题有何关系

3、两个部分中人称的变化有什么用意,理解不同叙事角度的不同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文中“我”的性格特点及第一部分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①明确“我”的身份、经历

②“我”的思想特点

③概括“我”的性格特点

2、“我”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3、说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不同叙事角度对文章主题的不同作用

四、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使用祥林嫂三个阶段的肖像图片进行对比,直观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2、利用图表把“我”的各方面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迅速把握“我”的性格特点。

3、利用不同的背景颜色烘托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与祥林嫂的心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渲染祥林嫂命运的悲惨,为整个故事奠定一个灰暗、凄凉的基调。在这个背景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必然联系。

3、用红色字显示小结部分内容即涉及到的叙事学名词叙述者和叙述视角,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4、使用画面,展示从个人出发的视角范围与上帝式全知全觉的视角范围的区别。使学生直观上感受“视角”一词的含义

五、教法:

讨论法:

本文教学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叙事学是新兴的文艺鉴赏理论,学生接触可能要陌生一些,所以让学生互相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能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思路。

六、学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多媒体设计:使用祥林嫂三个阶段的肖像图片进行对比,直观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在文中的体现进行简单回顾

人物:三次外貌描写第一次:乞丐;第二次:周正;第三次:木偶

情节:三个祝福片段第一次:参加;第二次:无权;第三次:被诅咒

环境:三次雪景描写第一次:2节;第二次:32节;第三次:112节

揭示小说主题: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把批判的锋芒直指造成其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小结:可以说小说就是历史。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

——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

多媒体设计:用红色字展示。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小说中感受到的感性材料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理性认识。

2、“祝福”这段故事可以直接从第二部分即祥林嫂的经历入手,为何加入第一部分?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即内容)的曲折生动上,还要学会思考作者在文章的结构布局(即形式)上的匠心独具。

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我”的身份、经历、思想入手,了解“我”的性格。

多媒体设计:使用图表,简单明了地把“我”的各方面信息列出,让学生迅速概括出性格特点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有与旧思想旧世界断绝的新思想,即所谓“新党”。所以“我”应该是有学问、有良知、有同情心的人。同时“我”又具有懦弱、逃避的弱点。

②“我”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是否具有必然关系?

多媒体设计:利用不同的背景颜色烘托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与祥林嫂的心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渲染祥林嫂命运的悲惨,为整个故事奠定一个灰暗、凄凉的基调。

答案是肯定的。必然关系表现在我作为一个有学问、有良知的、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对祥林嫂应该同情、帮助和拯救。但是,我的胆怯懦弱和逃避让我虽然对祥林嫂深表同情,但是却无力挽救;直至最后彻底放弃,甚至让自己渐渐忘记,内心渐渐舒畅。从而,使悲剧更增添了一层悲凉。

③小说中的“我”与作者是否是同一个人?

设计意图:对于作品中的“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和作者相混。利用叙事学的理论加以明确,会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明晰。

事件中的“我”与作者并不是同一个人,而是在事件中讲述故事的人。这个人在叙事学中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叙述者。文章的作者只是负责记录讲述的故事。所以,“我”要加上引号作为特定称谓,代表特定的意义。

3、安排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为故事的展开铺设悲凉的背景,为悲剧的形成探究深刻的原因。

多媒体使用:将背景变化为凄惨、悲凉的画面。烘托悲凉的气氛。

小结:历史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种手段,对各种人间悲欢离合之事的记载与对社会兴衰发展规律之昭示,不仅具有意义,更具有“意味”。——《小说叙事学》徐岱

4、第二部分详细叙述祥林嫂的故事,使用了第三人称。人称的变化对故事的讲述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使用:设计图片分别表现“我”的视野范围和掌握全局的全知者的视野范围。让学生明白视角的含义。

第一部分站在“我”的角度,祥林嫂也是我眼中看到的祥林嫂,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若使读者对事件的了解既全面又真实。仍然使用第一人称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能用第三人称。下文对祥林嫂的一生经历遭遇要进行更完整、更深切的介绍,全面的讲述祥林嫂的经历,刻画与之相关联的各色人等的面孔。就要求只能采用第三人称视角。

在叙事学中,第三人称称为全知视角,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才能解答读者的疑惑 ……此处隐藏30301个字……的重点之一。

通过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学会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二、说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是本学期的重点。遵照高中新课标“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要求,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会个性化的阅读。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鲁迅小说主题深刻性,把握个性化阅读“多元有界”的原则。

四、说教法

1、指导预习。本课篇幅较长,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并且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预习(教师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高度和深度。

3、立足文本,鼓励个性化的解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一个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一个美好的生命被毁灭,往往会让人出离愤怒。小说

《祝福》讲的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出离愤怒的故事。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惶》,是《彷惶》的第一篇。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的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2、检查预习:指定学生复述祥林嫂的故事。

(提示:只能从祥林嫂的角度,不能再出现“我”。)

3、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立足文本,以祥林嫂为例,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可结合课后练习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①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肖像描写: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③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④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其他人物形象: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等可以做简要分析。

5、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①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②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的故事”?

③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④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⑤祥林嫂死于哪一天?

先分小组讨论、再合班交流

①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明确: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②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明确: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③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提示: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只要立足于文本,言之成理就好)

④“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明确:谁都可能是凶手,谁都参与了这场杀戮,包括祥林嫂她自己)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封建文化。)

⑤祥林嫂死于哪一天?

明确:冬至祭祖日四婶的一声大喝“你放着吧,祥林嫂!”,彻底毁灭了这个可怜女人生的希望。

3、拓展性课后作业:

祥林嫂被封建势力、封建思想生生地残杀了。请关注现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封建残余吗?我们今天该怎样反封建?请列举现象并作简要的评论,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作业以文档的形式发至老师的电子邮箱。

《《祝福》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