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教案

时间:2024-07-10 22:12:46
《实际测量》教案

《实际测量》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际测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实际测量》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实际测量》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测量方法。

提醒学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要注意迈步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直线进行。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对准确些。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 ……此处隐藏1783个字……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2.例如:沿着一条40。3 米的直路,小明第一次用62 步走完,第二次用61 步走完,第三次用63 步走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

(62+61+63) ÷3

=186÷3 =62(步)

40。3÷62=0。65(米)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是0。65 米。

3.试一试

李光的平均步长是0.64 米,他从学校大门步行到家,一共走了854 步。李光的家与学校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学习目测

师: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目测,目测就是通过眼睛观察,估测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践应用(10 分钟)

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做出记录。

沿一段50 米长的线段走三次,记录每次的步数,第一次走了()补,第二次走了()步,第三次走了()步。算一算平均一次走()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总结交流(5 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测量》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板书设计:

实际测量

测量的常用工具:卷尺、测绳、标杆

用标杆测定比较远的距离的方法:

《实际测量》教案8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测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